潘泽南名师工作室—福州三中2018年省级教学开放周化学学科讲座及公开课纪实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8-11-25 16:46 11月20日上午9-12点,福建师大附中教学专家组成员、福建师范大学兼职副教授、福建省及福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化学学科教学指导组成员潘则南正高级教师为到场的近百名化学同行开设了《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专题讲座。潘老师在课中提到,新形势下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要高度重视化学核心知识,引导学生切身感受“化学学科本质与思想方法”。潘老师认为化学核心素养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渗透在化学学科知识当中,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发现、去挖掘。要积极组织开展化学探究活动,提高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高度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福州市骨干教师、福州市化学名师工作室成员、福州三中化学教研组长陈亨淦老师在力行楼8楼录播教室为大家开设《铝电池的前世今生——高三化学“原电池原理及应用”》复习课。陈亨淦老师针对近几年高考对该部分内容的考查特点,精心设计铝电池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四个典型例子,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帮助学生重组、整合,形成知识网络。陈老师还选用、组编了符合高考试题命制特点的例题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对于陌生原电池的分析能力,也提升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福州市化学名师工作室成员、福州市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福州高级中学的庄阳彬老师针对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的特点和现状,精心整合、设计必修1《镁的提取及应用》。庄老师从了解镁的用途、认识镁在国防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在人体各项机能运作所起的作用等环节逐渐引导学生认识海水的主要成分、认识开发利用海水资源的重要意义。通过交流与讨论、实验探究、数据分析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海水提镁的原理与过程、初步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的其他矿物质的冶炼埋下伏笔。同时,通过动画演示等技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实验与实际工业生产的差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格求实的科学态度。 课后福州教育研究院教研员杨上兴老师主持了评课活动,来自省内专家老师200多位参加了听评课活动。开课的陈亨淦老师和庄阳彬老师分别进行了说课。 |